一場科創蝶變,正持續點亮上海西南,輻射蘇浙皖。 “上海之根”廣富林、“滬上之巔”佘山、“浦江之首”石湖蕩,這些都是松江鼎鼎有名的標簽。而今,她又增添了不少新名片——“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”“松江新城”“松江樞紐”……這個曾經的農業大區、產業大區,飛快刷新著人們的傳統印象。 圖說:G60科創云廊。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近年來,松江秉持新發展理念,以科創驅動與制度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,與長三角周邊城市的分工合作,成為上海市域空間轉型的亮眼落子。 “路走對了,就不怕遙遠?!边@是松江給出的答案。 明晰方向厘清“公雞母雞” 松江的高質量發展,通過一些數據可見一斑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.2%,松江地方財政收入到上月已經連續70個月保持正增長,總量躍升至上海市前列;而在“十二五”末期,松江有不少核心指標還位列全市尾部?!度嗣袢請蟆氛f,作為上海的“邊遠地區”,松江創造了一個奇跡。 在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與疫情沖擊下,這份成績單顯得尤為亮眼可貴。值得一提的是,曾經最高時占據“半壁江山”的房地產產值占比,已經下降到約20%,松江的經濟增長不斷走實,基本擺脫了對房地產的依賴。 曾經,松江也飽嘗轉型陣痛,優化經濟結構已是迫在眉睫。2016年,松江打響“五違四必”攻堅戰,單單一年的拆違面積,就超過了以往十年總和;五年來拆違2100多萬平方米、關停清退4100多家落后產能企業。 新空間騰出來了,土地指標如何利用?2017年,一場關于“公雞母雞”的大討論,至今仍為松江干部們津津樂道:“公雞”被比喻成地產開發,來快錢,立竿見影;“母雞”則是實體經濟,可以持續“下蛋”,只是短時間未必看得見成效,需要耐得住、等得起。從土地要素驅動發展,轉為科創要素驅動發展——全區上下統一思想,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。 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決心,在緊要關頭留住了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全產業鏈企業。當時,科大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想找一塊300畝的工業用地作為產業基地,但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難度頗高。正當企業猶豫要不要整體遷出上海時,松江通過減量化騰挪出土地指標,將300畝原本準備作為商用開發的城市備用地改為工業用地。 “我們把先進制造業支撐的實體經濟發展放在首位,把土地要素供給給先進制造業?!彼山瓍^委書記程向民說,在松江,好項目不缺土地、好產業不缺空間。 五百兩黃金買一匹馬,而千里馬倍至。海爾智谷、上海超硅、國能新能源、正泰啟迪智電港……百億級項目紛至沓來,頭部企業先后落地,先進制造業拔地而起。如今,松江已形成集成電路、生物醫藥、人工智能等“6+X”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。 攜手同行共建“三先走廊” 由企業自主研發的膠帶,可能用于國產大飛機研發的“卡脖子”產品,這讓科建高分子材料(上海)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海濤興奮不已。日前,這款耐高溫真空密封膠帶產品已經完成立項和初期測試,預計今年年底將完成中國商飛產品入冊。 “如果沒有政府搭建的這個平臺,我們可能還要多花2-3年時間?!眳呛谥械钠脚_,是貫穿滬蘇浙皖九城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;而松江,正是這條走廊的策源地。 圖說:中國商飛·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推進會現場。G60聯席辦供圖 去年6月,“中國商飛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”作為重大項目簽約?!坝袑嵙?、有潛力的配套企業,源源不斷地向商飛輸送?!遍L三角G60聯席辦副主任、松江區科創發展辦主任郭淑晴介紹,這不僅讓G60九城市一批企業在產品升級、產能提升、金融支持等方面得到了賦能發展,更開啟了“固鏈補鏈強鏈”合作模式。 目前,九城市已有近千家企業被納入大飛機供應商儲備庫,合作啟動后,半年內為大飛機裝機設備領域輸送的合格和潛在供應商增幅達30%。這也成為科創走廊的連通后,龍頭帶動、區域配套、集群落地的生動縮影。 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G60,連結上海與昆明;如今,這個編號有了道路之外的意義。五年來,它宛如一條璀璨光帶,從松江延伸開去,在長三角串起一顆顆明珠—— 2016年5月24日,在總書記對上海提出“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”兩周年之際,1.0版“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”建設啟動;面向長三角,松江主動對接嘉興、杭州,2017年7月,2.0版“滬嘉杭G60科創走廊”啟動建設;2018年6月,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,松江、嘉興、杭州、金華、蘇州、湖州、宣城、蕪湖、合肥九城市攜手共建3.0版“長三角G60科創走廊”。 到今天,它已從基層生動實踐上升為國家戰略,將打造成為“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、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、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”,并被寫入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。 幾年來,這條走廊范圍擴大、影響提升,始終牢牢把住“科創”這個牛鼻子。ALD光伏工作母機、ARF/KRF光刻膠、體細胞克隆猴、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……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涌現,填補國內急需領域多項空白。這條“黃金走廊”,持續以科創驅動“從0到1”技術迭代蝶變、催化長三角創新要素集聚聚變、激發產業鏈新動能加速裂變。 加快步伐刷新“松江速度” “硬核”發展的背后,一流的“軟實力”功不可沒。 異地辦理事項不方便?2018年9月,松江率先建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“一網通辦”機制,發出全國第一張跨省異地辦理的工商登記執照,為企業提供心貼心、零距離的“店小二”服務。產業鏈配套信息如何獲???“G60科創云”要素對接平臺打破信息壁壘,為九城市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傳遞合作需求信息。目前,平臺已累計注冊用戶超13萬,完成供需對接2.3萬次。 重大項目接踵而至,“松江速度”“上海速度”也不斷刷新。去年,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項目落地松江。市區兩級“金牌店小二”加速跑,從3月31日項目簽約到5月27日土地摘牌僅用58天,72個小時拿到施工許可證,為項目方“搶”出了近一年時間。 圖說: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建成后將成為上海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數據樞紐。 作為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,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總投資超450億元,滿載服務器40萬臺,算力可達每秒1.1億億次浮點運算,達到世界一流水平。在程向民看來,超算中心就像是一個“魔方”,它不僅將成為面向全球的長三角“數字樞紐”、加快產業鏈創新鏈“裂變”,這份強大的算力與數據優勢,也將賦能“兩張網”建設,使之從松江一流營商環境的受益者轉變為參與者和建設者。 “十四五”期間,松江還將瞄準產業數字化,助推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,加快前進的步伐。 就在上月底,“G60星鏈”產業基地在松江啟航,將建設長三角首個衛星制造的“燈塔工廠”,設計產能將達到300顆/年,單星成本將下降35%,預計于2023年投入使用。著眼全球新一代衛星通信技術,松江將目光投向了“星辰大?!?,要形成具有國際國內引領效應的“天地一體、萬物互聯”衛星產業標桿示范。 串點成鏈、集鏈成群,在數字經濟發展的無限可能下,一場新的布局已見雛形。而松江的科創蝶變之路,仍在繼續。 文章轉載于//新民網,如有侵權,可以聯系刪除。 |